洛杉矶华人资讯网8月20日(记者Grace)
一、高中生发出枪击威胁
2021年8月18日晚上,内陆地区Ranch Cucamonga high school一名高中生在自己的网站上贴出了扬言拿枪去学校威胁的言论。
多位该校的华人家长得知后赶快报了警,警察则表示正在研究处理方案。华人家长们也同时开始密切关注这名学生的Instagram动态,据闻,该学生先是删除了威胁的帖子,然后又发了一把枪的照片。过了几个小时,他又开始和其女友聊天,满嘴脏话。
华人家长们非常担心孩子的安危,包括第二天孩子应不应该去学校,当晚,校方发布了官方信息,表示正在与警方合作以确保每位学生的安全。 该校是在Greatschools评分为9分的公立高中,从9年级到12年级一共3400多人,学生族裔分布结构为:西裔占45%,白人占22%,黑人占13%,亚裔只有10%。
而第二天,也就是8月19日早上,警方也发布了官方信息,表示收到家长们报警后正在调查此事,的确在其住处发现了一把手枪,警方已经逮捕这名16岁的高中生,将其羁押在Juvenile Hall。目前并未发现任何其他的嫌疑人和其他危险。
二、华人家长:事前预防、事后救济、以身作则
校园枪击案一般是在校园内发生(如体育馆里、教室内、走廊上、停车场中),有学生被枪击或作案者是学生。有媒体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发生了25起校园枪击事件,有25332名学生受到影响,其中33人丧生,61人受伤,创下1999年以来新高。而2019年,美国发生了11起枪击事件。此外,校方和执法机构还应对了数十起实质性的攻击威胁。
校园枪击案频发,华人孩子需要了解基本的安全应对知识。那么,面对枪击案如何保护自己?
一位该校的家长表示:“前几年,美国有学校发生了非常血腥的枪击案,20多名儿童遇害。之后全国启动了新安保系统,各地的学校和警局合作,制定了详细计划来保卫学校的安全。除了加强校内保安力量、安装闭路摄像头之外,还有模拟枪击案的封锁演习。如果威胁发生在校内正常上课时间,老师们就会按照指示迅速关灯锁门,引导学生躲到安全角落,校方会给警方打电话。学生们会呆在教室里,待上几分钟甚至几小时,直到警报解除。
“当然,事前预防比事后救济更重要。美国有多起重大枪击案的青少年枪手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公然发布恐吓言论威胁学校,而校方缺乏必要的警觉性,缺乏有力的防范校园暴力措施,其实是纵容了犯罪者。但这次,校方在预防处理上还是很及时的,值得点赞。我家孩子当天回来说,老师上课时也特意跟学生们提到了这事,提醒学生们注意,如果发现身边有同学发了类似恐吓言论,不要不当回事,要及时反馈给家长或老师,这种社会责任感也是在帮助所有无辜的人,为了防微杜渐,我个人希望学校能高度重视,最好能做一些和枪支案有关的实地预防演习,教给孩子们一些逃生自保知识。”
另有家长表示:“孩子不仅要学会自我保护,也要学会以身作则。因为我们可能会把某些不好的习惯带过来,我家孩子就曾差点儿被当作反面教材。我们刚来美国的时候,在淘宝给孩子买了一套迷彩服穿到学校,我们还觉得很酷很帅。没想到,孩子的班主任大惊失色,直接把孩子带到校长办公室,表示他不可以穿带有枪支图案的服装去学校,会让其他孩子心理不安。班主任也很有爱心,让我家儿子脱下迷彩服,并送给他一件崭新的校服穿上回到教室。
”此后,班主任还特意给我们写了一封信郑重提醒我们,不要穿有枪支图案的衣服上学,不要带玩具枪上学,不要跟同学开打枪打仗之类的玩笑。以后,他每次穿校服,我都会想起有关枪支方面的规则。希望新移民的家长也提醒男孩子注意这种事。”
有研究者表示,美国青少年重大枪击案件频繁出现,涉及多方面因素,既有国家层面枪支管控政策的问题,也有社会层面暴力文化氛围的问题;有学校层面防范措施的问题,还有家庭层面人格环境塑造的问题。其中,好几起案件的枪手存在着精神抑郁和分裂问题。所以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虽然这次惹事生非的是其他族裔的青少年,但华裔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这些在内陆地区的家长们的关注。
内陆华美协会的创始人、前会长周克蕙女士向记者表示,华裔青少年,尤其新移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洛杉矶那边,因为华人移民的历史比较长,各方面的资源相对比较丰富,而内陆地区的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资源,这边的华人遇到此类难处会发现找不到资源。
但我们发现,最近这几年,随着华人新移民家庭大量迁入内陆地区,很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比如在学校被欺负被排挤的、患有抑郁症的,甚至自残自杀的华人青少年。但大家都选择隐忍不说,积压在心里,可能也是觉得说出来比较羞耻。加上华人自扫门前雪的思维,大家对我们的印象也是最乖、最棒、最模范的少数族裔,但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长久积压后,总有一天会突然爆发,造成障碍性人格和报复性行为,华人孩子很少会校园枪击报复社会,但往往会选择自杀,后果也不堪设想。所以,我们也在和政府以及这里的高校合作,推出一些和心理健康有关的公益活动。”
原创稿件,未获许可不得转载,切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