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孔子学院二三事

发布于: 2016/04/17  8:21 pm


美国《纽约时报》18日报道,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呼吁美国大学取消或重新谈判与孔子学院达成的协议,称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的“分支机构”,其教师选拔和培训都受“控制”,并被允许忽视“学术自由”。
《人民日报》随即刊文引述多家参与建设和运行孔子学院学者的观点。他们表示对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的声明“感到震惊”,认为其态度带着“政治偏见”,故意抹黑孔子学院。
笔者曾以汉语教师志愿者身份在美国一家孔子学院工作一年,也曾参与汉语教师的选拔和培训。那么,真实的孔子学院究竟是什么样子?
学术十分自由 不存在限制
据媒体报道,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有4.7万名成员,其宗旨是捍卫“学术自由”,其声明主要指责孔子学院,称“通过允许中国政府在孔子学院内部限制可讨论内容的范围,美国的大学牺牲了自己机构和员工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对这番无端指责,笔者有些摸不着头脑。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笔者在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韦伯斯特大学孔子学院任教,进行了
600个课时的教学,组织了20多场文化活动;受众从小学二年级学生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从生活水平一般的民众到教授丶军官丶牧师丶政客丶商人等社会精英。
笔者所从事的所有课程和活动中,从来都没有任何“限制讨论的内容”。
语言课程上,笔者可以选用任何教材或网络上的语言资源,选用标准是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丶文化性和时代性;是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而不是所谓“可讨论内容的范围”。
汉语课外,笔者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中国节日丶中国音乐丶中国文学丶中国汉字等文化活动;曾邀请知名汉学家傅高义与美国民众畅谈中国发展和改革。开展文化活动的标准是其是否有助于美国民众全面了解当代中国,也非“可讨论内容的范围”。
笔者还以孔子学院教师身份到当地高校与美国教授丶学生交流。例如,在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布莱特·古斯塔辛教授的“别样民主”课程上,笔者曾
以“中国的民主”为主题发言,与美国学生讨论“非西方”式民主。这些活动所设计的议题不设障碍,也不存在所谓“限制讨论内容”。
“控制”教师选拔和培训属无稽之谈
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发布的声明称,国家汉办“控制教师的聘用和培训,引发学术课程会受到中共对言论和信仰自由的政治镇压的影响”。笔者曾多次参与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和培训,对此表示很不理解。
  汉语教师选拔最关键的环节是“模拟课堂”。台下一般有两名语言教学专家和一名“前任”教师作为主考和副考。所面试内容是语言基础丶授课技巧丶跨
文化交际能力等与实际驻外工作息息相关的各项素质;考官打分采用各项分类量化,再根据岗位和报名人数从高到低排序,整个过程量化透明,不存在“控制”选拔
之说。
  对志愿者的培训同样围绕课堂教学和跨文化交流展开。笔者曾为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的培训也只是涉及课堂如何管理,文化活动如何进行,如何在美国工作丶生活等内容。
  事实上,汉办对孔子学院丶孔子课堂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绝大部分都是委托给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的。高校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让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丶更好地在国外生活,何来“控制”之说?
孔子学院并不特殊
  孔子学院创立迄今已有10年。一些批评人士一直对孔子学院的“官办”身份耿耿于怀,称孔子学院是
中国“宣传机构”,传播中国“意识形态”。然而,正如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孔子学院的执行院长卢红所说,孔子学院与英国文化协会丶法语联盟丶歌德学院等西
方文化教育机构的性质一样,本质都是为了更好地让世界了解本国语言和文化,更好地促进本国与世界的交流。
  文化无优劣。在倡导文化多元共生的今天,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却还带着冷战时期的眼镜看待国家间丶民族间文化交流活动,不免让人对其动机产生质疑。
  “国之交在于民之亲”。在孔子学院一年的工作中,笔者见证了太多对中国为“零了解”的美国人逐步了解并爱上这个国家,爱上中国文化。同时,作为一名首次到美国工作丶生活的中国人,笔者也相应地对美国文化和美国人有了更深的认识。
  记得去年12月参加第八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时,笔者听到各种口音的汉语,听到各种肤色的人士讲述他们与中国的故事。从他们不是那么标准却充满感
染力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孔子学院带给他们的欢乐。特别是当他们骄傲地对我说“你知道吗,我的儿子现在中国学汉语”“我的女儿正在和中国男孩儿谈恋爱”
时,那种骄傲丶满足的神情让笔者更领会到了孔子学院这张“中国名片”的分量。
  美国一向标榜自身是一个能包容一切的国家,对待不同的文化宽容,对待不同肤色的人种平等,对待学术更自由。但是,久而久之,人们可能会开始质
疑,难道美国所说的“宽容丶平等丶自由”,只是它们自己的语言丶文化丶学术进入其他国家的“宽容丶平等丶自由”?而对其他语言丶文化进入美国,却变成某些
人眼中的“意识形态入侵”?
  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作家莫言则在这句话后面加了一句“己之所欲,也勿强加于人”。对一些人的偏见,可用莫言在第八届全球孔
院大会上的发言来回应。他说,孔子学院大会让他联想到了金庸笔下的武林大会,只是武林大会上是刀光剑影丶血流成河;而孔院大会追求的是“和为贵”的精神,
为的是增强彼此的了解,实践的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理念。
来源:新华网

返回页首
举报
点评这篇文章
点评这篇文章
 
1 2 3 4 5
0个人参与评分
Advertiser Disclosure
最新商家点评
ChineseInHI总共有323条点评, 420次评分
兰娜律师
Review by xiankuili at 02/17/25
你好律师我想帮助我儿子办绿卡是人才和企业法人,这种的你能办吗,